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就业创业» 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分析

达州市2016年三季度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16-10-20 02:10:26   浏览量:

综合运用全市就业失业统计数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就业失业监测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现对2016年三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城镇新增就业。截止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691人,同比增加1188人,增幅为4.16%

城镇新增就业产业分布为:第一产业1035人,占3.48%;第二产业5123人,占17.25%;第三产业23533人,占79.25%。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同比分别上升113%90.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同比下降67.26%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主要行业分布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523人,占11.8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913人,占9.81%;卫生和社会工作2268人,占7.6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815人,占6.1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1775人,占5.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09人,占5.08%;住宿和餐饮业1469人,占4.94%;制造业1463人,占4.92%;采掘业1417人,占4.77%;金融业1461人,占4.92%;建筑业1161人,占3.91%

城镇新增就业群体分布为:城镇人员20551人,占69.21%;农村进城务工人员9140人,占30.79%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截止第三季度,我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2.81万人,同比增长5.73%。其中,省外输出124.55万人,同比增加17.39万人,增加16.22%;省内转移58.18万人,同比减少7.48万人,减少11.39%。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呈现省外输出增长,规模依然较大;省内转移递减的态势。其中,通过开展精准扶贫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0.45万人。

从省外输出务工人员分析,截止三季度,我市省外务工人员回流数14.18万人,回流人员中再就业14.06万人,包括第一产业3.99万人,第二产业2.59万人,第三产业7.47万人。

(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三季度,我市新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620人,截止9月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实现就业人数2444人,就业率为93.28%,其中已实现就业人数中在成渝两地就业人数占比53.87%。已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灵活就业199人,占8.14%;自主创业337人,占13.78%;党政机关单位14人,占0.6%;事业单位185人,占7.56%;国有企业49人,占2.0%;非国有企业1278人,占52.29%;社区岗位40人,占1.63%;其他就业393人,占16.08%

 (四)新增创业市场主体。据市工商局统计,20161-9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8万户,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公有企业 303 户,同比下降6.19%;私营企业4135户,同比增长7.12%;外商投资企业7 户,同比下降22.22%;农民专业合作社606 户,同比增长 50%;个体工商户12725户,同比下降4.63%

(五)人力资源市场供供求。截止2016年三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28251个,求职者人数22873人,求人倍率为1.23。与去年同期相比,岗位下降1667个,求职者下降3178人,求人倍率下降0.08

三季度,从供求年龄结构看,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2%以上;45岁以上年龄单位需求数总量较少,但三季度45岁以上年龄求人倍率环比上升0.05。从供求专业技术等级或技能看,无要求的需求人数最多,为6652人,求人倍率为1.11,同比增加0.01;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人数最多,为5971人,求人倍率为1.10,同比增加0.0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求人倍率最高,为3.67,同比增加1.84;其他技术等级或技能的变化不明显。

    ()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月,全市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分别为1825人、1913人、2011人、2003人、2015人、2078人、2120人、2106人、2106人,被征地农民领取失业保证金人数分别为7073人、7234人、7212人、6159人、6325人、6301人、6301人、4445人、5085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总体呈下降态势,下降幅度趋于平缓,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

    (七)失业动态监测。三季度,全市103家检测样本企业月末实有监测岗位数分别为36031个、35889个、35878个,监测岗位数总体呈减少态势,减少幅度趋于平缓。

分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12个行业监测岗位增加,同比增加岗位3438个,其中,增加岗位最多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1157个,占增加岗位总数的33.65%;采矿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6个行业监测岗位减少,同比减少岗位2824个,其中,减少岗位数较多的是居民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分别减少1357个、685个、534个,分别占减少岗位总数的48.05%24.25%18.90%。说明当前受经济下行影响,我市部分居民服务业岗位需求数下降明显。

(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172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21人,其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等形式就业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困难人员招聘活动增加困难人员就业数量。分季度看,13季度城镇新登记失业人员分别为3176人、4398人、4155人,环比呈现∧图形变化。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就业转失业人员3325人,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28.34%,同比减少63.27%,主要来自制造业492人,占14.79%;农、林、牧、渔业211人,占6.3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95人,占5.86%;采矿业193人,占5.8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6人,占5.5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77人,占5.3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7084人,同比增加331人,增幅为4.9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80人,同比增加243人,增幅13.22%

二、 分析研判

2016年三季度,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总量同比增加,就业岗位数略有减少,劳动力资源供求面临双重改变。

(一)三季度,我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使其新增就业占比保持高位较快增长,一产业增长迅猛,二产业受工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中一、三产业的占比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分别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13个和90.25个百分点,但是二产业受工业增速放缓的影响,比2015年同期下降67.26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信息显示,2016年三季度,我市按行业需求分类,要求较低的技术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求岗位数较多,分别是制造业3089个、建筑业1495个、批发零售业742个、居民服务业600个,与2015年同期相比,制造业增加岗位需求210个、建筑业减少岗位需求535个、批发零售业增加岗位需求147个、居民服务业增加岗位74个,从数据分析,受工业增速放缓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显示出建筑业岗位需求量的减少;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居民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的起暖回升,助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与发展,使其成为带动就业新的增长点。

(二)深化改革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私营企业为主体增加有效推动市场主体总量增加,就业机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季度,全民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促就业效果凸显,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8万户,与去年同期持平。尤其是私营企业增加数量相对较多。全市私营企业4135户,同比增加275户,增幅达7.12%,促进了市场就业容量扩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显示,随着新增私营企业主体的增加,其岗位需求总量出现提高,三季度提供岗位0.38万个,比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0.04万个,增幅分别为11%

(三)重点人群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就业形势带来一定压力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截止9月份,达州高校毕业生已报到共12358人,其中,已就业12182人、未就业176人。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员分类看,新成长失业青年渐渐成了求职的主体,所占比重达到了21.4%,较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上升1.3个百分点;由于到了高校毕业季,达州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达到2400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9.1%,占了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群体的60%以上。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大专及以上岗位需求人数1315人,求职人数1593人,求人倍率0.82。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二是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压力有所好转。20161-9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入库247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315人,下降34.68%。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80人,实现就业率84%。其中,“4050”人员1155人、残疾人122人、低收入家庭人员145人、按城镇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247人、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41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方式中灵活就业964人,单位就业108人,个体经营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002人,其他自主就业4人。显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主要是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就业稳定性较差。

(四)受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等多重影响,就业总量压力和用工量需求减少问题相互交织。

2016年三季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用工成本持续上升、部分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大多数企业主动采取紧缩用工策略。据统计,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下降4.66%,企业用工需求总体趋紧;我市开展的园区用工监测和抽样调查也显示,企业用工需求总体下滑,但就业总量压力还在持续上升。

在新旧产业转换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显现,部分钢铁、煤炭岗位流失较多,比如达钢集团、达竹煤电集团等我市大型钢铁、煤炭企业预计裁员人数较多,进一步增加了就业压力。失业动态监测信息显示,全市监测岗位流失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居民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分别减少1357个、685个、534个,分别占减少岗位总数的48.05%24.25%18.90%

三、 几点建议

一是大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企业与学校搭建平台,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校内双选会,减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数量。

二是做好二产业企业稳岗。积极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减少岗位流失;同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是积极适应劳动力供求新变化、新特征,动态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及时给予就业指导;结合需求加强对低技能或无技能、低学历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