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就业创业» 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分析

2016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17-02-10 11:13:29   浏览量:

综合运用全市就业失业统计数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就业失业监测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分析资料,并结合今年开展的抽样调查、园区监测等情况,现对我市2016年度就业综合形势研判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面完成就业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达到4.29万人。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939人,同比增加826人,增幅1.9%,完成全面目标任务的128.17%;失业人员再就业9481人,同比增加36人,增幅0.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8.5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25人,同比增加75人,增幅2.5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7。
城镇新增就业产业分布为:第一产业1762人,占4.10%;第二产业11206人,占26.09%;第三产业29971人,占69.79%。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同比分别上升136.51%、36.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同比下降42.33%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主要行业分布为:制造业3619人,占8.42%,同比下降63.93%;建筑业1629人,占3.79%,同比下降76.46%;批发和零售业1447人,占3.36%,同比下降76.93%;住宿和餐饮业2016人,占4.69%,同比下降62.3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2378人,占5.53%,同比下降60.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612人,占3.75%,同比上升30.7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288人,占7.65%,同比上升22.77%;采掘4346人,占10.12%,同比上升249%。
城镇新增就业群体分布为:城镇人员32683人,占76.11%;农村进城务工人员10256人,占23.88%。
    (二)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总量略有减少,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2016年,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37480个,进场求职者人数30959人,求人倍率1.21,岗位需求数多于求职者人数。与去年相比,岗位需求数减少3420个,求职者人数减少4741人,求人倍率上升0.07。
供求信息显示,专业技术人才的求人倍率与职业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相对持平,其求人倍率平均为1.30,比职业技能的高0.01;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求人倍率比初高中学历的求人倍率低,平均为0.78,而初高中学历的求人倍率平均为1.07;35岁以下求职者的求人倍率平均为1.13,35岁以上的求人倍率为0.97,其中45岁以上的求人倍率为0.73。
    (三)重点群体就业高位平稳运行,就业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3.72万人,同比增加3.61万人,增长2.0%。其中,省内转移58.8万人,同比减少12.53万人,下降17.56%;省外输出124.85万人,同比增加16.17万人,增长14.87%;外派劳务0.072万人,同比减少0.028万人,下降28%。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呈现省外转移增长、省内转移与外派劳务双减少态势。
2016年,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4万人,12月底的就业人数为2.17万人,就业率90.4%。从流向看,本科生在省内就业、到公有制单位就业、到基层就业的人数减少,专科生在省内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到基层就业的人数增加;本科生、专科生继续升学的人数均持续增加。但从就业意愿来看,成渝两地仍然是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地。
7—12月,我市通过人社部、省教育厅移交,以及各县市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报到接收、档案托管等业务共实名制登记2016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841人。截止12月底,已帮助实现就业2685人,占94.50%,同比降低3.24个百分点。
    (四)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幅较大,而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有所下降。据市工商局统计,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9万户(2015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8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0.41万户,同比增长21 %。其中,公有企业338户,同比下降14%;私营企业5680户,同比增长3.2%;外商投资企业15户,同比增长15%;农民专业合作社919户,同比增长63.52%;个体工商户16916户,同比下降5.38 %
 (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略有增加。失业率环比呈递增趋势。截止2016年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59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39人,增幅1.76%;城镇登记失业率4.01%,同比增加0.01个百分点,控制在4.20%以内。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分季度来看,1—4季度城镇新登记失业人员分别为3176人、4398人、4155人、5287人,环比呈递增趋势。
2016年新增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就业转失业人员4841人,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24.71%,同比减少29.93%,主要来自制造业855人,占17.66%;批发和零售业295人,占6.09%;农、林、牧、渔业361人,占7.4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47人,占5.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37人,占4.89%;卫生和社会工作225人,占4.6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66人,占5.49%。
(六)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岗位总体保持稳定,全年检测岗位数略有增加。2016年,全市103家检测样本企业年初实有监测岗位数35182个,年末实有检测岗位数36305个。监测岗位数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呈现逐月递增,二季度呈现逐月递减,三季度呈现逐月递减,四季度呈现逐月递增,全年增加岗位1123个,增幅3.19%。
分行业来看,全年监测岗位净增加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2个行业,增加岗位1919个,其中,增加岗位最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1145个,占增加岗位总数的59.66%;而监测岗位净减少的是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7个行业,减少岗位796个,其中,减少岗位最多的是采矿业,减少559个,占减少岗位总数的70.22%,说明受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淘汰落实产能的影响,采矿业减少岗位数量较为明显。
二、分析研判
2016年,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总量同比增加,就业岗位数量有所下降,劳动力资源供求面临双重变化,企业面临转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失业问题依然存在。
(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传统行业吸纳就业能力正逐步减弱,而新兴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正逐步增强。
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中一、三产业的占比继续保持稳步均衡增长,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1017人、8036人和136.51%和36.63%,但是二产业受经济形势下行和工业增速放缓的影响,二产业城镇新增就业中下降明显,比2015年下降了8227人和42.33%。分行业来看,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建筑业影响最为明显,同比分别减少63.93%、76.46%,而采矿业增幅较为明显,同比增加了3101人和249%;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1个行业就业人数和占比均为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则有所下降。
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信息显示,与2015年同期相比,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减少岗位需求0.34万个;其中,二产业减少0.22万个、占64.70%,三产业减少0.10万个、占29.41%。分行业看,二产业中的四个行业岗位需求数量均为减少,三产业中的居民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5个行业岗位需求数量增加,房地产业、金融业等9个行业岗位需求数量减少。
(二)社会创新创业促就业效果显著,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年,我市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系列政策组合拳,全民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促就业效果凸显,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9万户,同比增加0.41万户,增幅21%。从创业群体看,全市引领大学生创业   人,其中,已实现创业大学生人数753人,在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中,直接扶持255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和吸纳0.25万人。
市工商统计显示,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6916户,同比下降5.38%, 私营企业5680户,同比增长3.2%,市场就业容量相对持平。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显示,随着新增私营企业主体的增加,其岗位需求总量出现提高,2016年提供岗位7867个,比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2396个,增幅43.79%。
(三)农村劳动力保持省外转移就业增长趋势,省内转移主要集中在川东北经济区、成都经济区。
2016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维持高位运行,全年转移总量183.72万人,增长2.0%。从转移就业趋势看,更多农民工选择在省外就业,省外输出124.85万人,同比增加16.17万人,增长14.87%,呈现增长态势。同时,省外务工人员返乡态势平稳,农村实名制登记信息显示,2016年登记入库人员中返乡14.81万人 ,其中,继续务工的10.44万人,返乡务农4.37万人
从省外输出就业区域分布看,广东省、福建省务工人数占到我市省外输出务工总量的64%,总量约79.9万人。而省内转移就业中我市务工人员在川东北经济区、成都经济区人数总量占比较大,达到88%,总量约51.7万人。
(四)受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影响,就业总量压力和用工量需求减少问题相互交织。
2016年以来,企业受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影响,大多数企业采取紧缩的用工策略,降低成本。2016年,无论是城镇新增就业还是人力资源市场看,制造业、建筑业新增就业数量以及岗位需求数同比都下降明显,直接影响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数量和岗位需求数量。从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看,岗位需求下降8.37%,企业用工总体需求紧缩;我市工业园区用工监测和抽样调查显示,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用工需求总体下滑,就业的总量压力增大。
失业动态监测信息显示,全市监测岗位流失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达钢集团、达竹煤电集团等钢铁煤炭行业内部因淘汰落后产能,面临较大的岗位流失压力。
三、2017年就业工作几点建议
根据2016年我市的就业形势的分析研判,现对2017年就业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着力保持服务业发展良好势头,为扩大就业总量、优化就业结构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积极开展区域劳务合作,建立驻外劳务机构,确保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工作和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动态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更新。
三是抓好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失业治理,密切关注化解过剩产能动态,强化预警研判,做好稳企工作,及时跟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缓解结构性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