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达州市社会保障工作迈向全民覆盖

发布时间: 2017-09-28 09:42:21   浏览量:

    有一份保障,就有了一份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有了幸福感。这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声和期盼。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保障问题,达州市人社系统瞄准重点、突破难点,精准发力、持续用劲,越织越密的社保网络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线。五年来,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巴渠大地处处笑靥如花、暖流涌动。
    ——城乡社保体系加速建构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完善社保“五险合一”征缴稽核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先后实现了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提高了社保基金抗风险的能力,社保覆盖面和基金征缴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市养老保险人数由2012年的302.82万人提高到521.9万人、增长72.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102.33万人提高到115.98万人、增长13.3%,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范围不断扩大,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伤有所赔、育有所助。
    ——养老保险制度日益健全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印发《达州市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施方案》,市、县两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8000余个入户调查队伍,做到任务、措施、人员、经费、督导“五到位”,制播全民参保登记微视频,印发政策解答和宣传彩页,营造全民参保登记良好氛围,为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员全覆盖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力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政策设计上,引导参保人员多缴多得。2014年,在全省首批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截至2016年底,丧葬补助41531人,发放丧葬补助金3646万元,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保基本的前提下,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从2012年的1248元增长到2016年的1715.71元,增幅达37.41%。医保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012年的18万元增至2016年的2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由2012年的71.1%增至2016年的76.6%(含大病医疗保险)。
    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低为19%,失业保险费率降至1%,每年可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近3800万元。逗硬执行被征地农民社保安置预存款制度,新征地农民全员纳入安置范围,切实维护征地农民利益,仅2016年全市办理被征地农民2749人参加养老保险,征收养老保险费3.2亿元。
    ——医疗保障水平持续增强
    大力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建立城乡一体、政策统一、管理归口、公平可及的医保制度,整合并轨后,由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转向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公平,服务更规范。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专家评价到:“这增强了制度公平性,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参保群众不再有城里人、农村人差别,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从2015年起实施大病保险制度以来,将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14%,通过约谈保险公司负责人、协调财政部门及时划转保费、采用前置服务器共享数据实现“一单式”结算等措施,提高了赔付效率,缓解了参保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压力。稳慎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对居民医保门诊费实行人头付费,每年报销90-110元的门诊费,扩大了政策覆盖面。对老年性白内障等35个病种实行病种付费,取得了医疗费用降低、基金支付减少、病人负担减轻的“三方共赢”效果。
    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2014年10月与全省同步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2016年6月实现省内门特费用联网即时结算,2017年4月顺利通过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测试,成功接入国家平台。目前,全市已有12家医疗机构接入省级平台,4家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平台(其中三甲2家、三乙1家、二乙1家),市外24家零售药店接入我市医保信息系统,成功建立了省内异地住院报账 “网跑”模式,实现了门特费用即时结算 “全省漫游”,开启了个人账户刷卡 “快速通道”,有效解决了异地患者就医费用报销周期长、垫支大、负担重的问题。
     ——工伤保险举措落地见效
    全市工伤保险由原来的一至三类调整为一类至八类,行业基准费率由原来的1%—5%调整细化为0.8%、1.4%、2.0%、2.6%、3.2%、3.8%、4.4%和4.9%,这样,既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权益,加大工伤预防,也有利于调动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出台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建筑业工伤保险专项扩面“同舟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市133个建筑企业1.7万人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极大地减轻了工伤案件用人单位经济负担,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据统计,工伤保险月人均定期待遇水平由2012年的1652.1元,增至2016年的3100元,增幅达87.6 %。
    开通建筑业项目参保缴费、工伤赔偿绿色通道,创新利用互联网申报参保缴费方式,通过QQ群申报和受理人员增减。建立工伤认定实地调查、函询协查、疑难案件集体协商等制度,采取走访、视频、异地和函询协查认证等方式,开展1-4级工伤人员生存认证,有效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社保基金安全有序运行
    制定《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暂行)》,建立完善各项重点业务经办流程图,纳入行权平台运行事项22项,作出廉政风险点防控承诺13项,实行办、管、监分离,锁定监管风险点78个,形成了具有达州特色的社保经办标准化流程。开展医保定点机构交叉大检查,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监管软件运用,及时识别、分类、审核、查处疑点问题,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探索建立医保医师制度,实施“黑名单”管理,开江等县对黄牌警告1次暂停医保医师资格3个月、红牌警告1次暂停医保医师资格1年,屡次不改的取消医保医师资格并列入“黑名单”,对进入“黑名单”的医师处方,暂停支付费用,且两年内不得申请医保医师资格,有效增强医院管理责任和医师自律意识。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先后投入820多万元,对862个乡镇(街道)、城市社区平台统一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读卡器等四合一设备,简化证明材料、优化办事程序、创新服务方式,重点规范和简化社保“综合柜员制”经办、“五险合一”征缴稽核、医保异地就医结算、“两定”协议管理等公共服务流程。积极推行“一站式、自助式、下沉式”服务,推动部分业务在乡镇、社区平台受理办理,市、县、乡镇社会保障组织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办事效率提速85%以上,群众获得感全面提升。
    社保转移接续更加顺畅,参保群众在城乡间流动的障碍逐渐消除,2016年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6318人次,较2012年增长73.5%;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5820人次,比2012年增长3063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数达245.3万人,城镇养老待遇领取、住院购药刷卡、省内异地就医结算、信息查询等业务实现社保卡“同市通办”;12333电话咨询服务实现全市覆盖,群众广泛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大力实施社保精准扶贫行动,凡符合领取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发放75元的养老金,每年为公益性岗位安置的贫困人口代缴社保费200余万元,对符合条件已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给予每人100元的参保补助。充分发挥就业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在失业人员安置中的作用,对失业人员每月发放966元的失业保险待遇,人人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发展未有穷期,奋斗永不言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达州人社将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2335”总体要求,按照人社系统“1633”工作思路,顺应群众期待,再次扬帆起航,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政策法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