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调查研究

我市企业节后开工复工用工情况及企业当前面临 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 2019-02-13 09:20:38   浏览量:

 

我们通过组织企业座谈、实地走访、岗位监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全市节后企业开工复开用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节前11场参与招聘活动473家企业,提供工作岗位21859个;节后33场招聘活动报名参与企业预计达900家,提供工作岗位45000余个。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6万户,同比增长38.24%;扶持成功创业428人、毕业五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641人;春节期间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285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就业总数达到7万余人全市2019年节后企业用工招工情况如下:

一、目前我市企业开工复工用工情况

(一)复工总体良好,就业形势稳中上扬。通过春节前后走访达州市汇鑫能源,四川瑾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达州市摩尔百货有限公司等几家用工量大的企业情况看,就业形势整体平稳,员工流失率较低,达州市汇鑫能源节后流失13人,四川瑾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361度)流失31人,达州市摩尔百货有限公司流失9人,相比总数而已,流失率都在10%之内,复工率较高。从生产经营情况看,调研132家企业相比去年同期好的有49家,占37.12%;较好的有32家,占24.24%;持平的有22家,占16.66%;较差的有6家,占4.54%。从生产计划来看,有51%的企业接单以长期性订单为主,21%的企业接单以季节性订单为主,另有28%的企业主要承接临时性订单。从订单情况来看,订单增加企业占35%,基本不变的占48%,稍有减少的占17%。从复工情况来看,62.9%的企业在正月初七前开工,27%的企业近日开工,10.1%的企业开工相对滞后。总体来看,随着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加快,节后企业开工复工情况平稳,生产经营正常,同比略好于去年。

(二)结构矛盾凸显,技能人才需求增长。在调研四川兆纪光电有限公司、我市南国印染有限公司等对蓝领招聘过程中,一线产业工人,技术性工种缺口大,现场咨询和投递简历符合对象少。21日达川区在天益广场举办招聘会现场,2家企业共收到简历13份,相对科技类、网络类公司收到平均37份简历的数量明显偏少。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中相当部分企业出现岗位流失和减员现象,但涉及范围控制在30%以内,人员分流较平稳,未发现普遍性裁员潮。调研中82家企业去年岗位流失数量比例较小,节后开工不影响正常生产,节后可按期复工。

(三)首选外出务工,就近就业主选服务业。依据就业平台监测、组织返乡农民工座谈或电话现场抽样调查了解,外出到一线城市就业务工仍然为他们首选目标,珠三角、长三角、成渝排在就业目的地前3位。2018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86.498万人次,其中省外输出120.0313万人次,占输出总人数的64.36%。主要得益于我市长期打造“巴山建工、巴山厨师、巴山妹子”等劳务品牌培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拓展外输务工渠道、主动构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勃海湾等经济发达地区需劳务合作关系的结果。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加速,服务行业目前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支柱产业。报名参加215日西外罗浮广场招聘会近300家企业,近一半是商业服务型企业,提供的岗位信息占据半壁江山,达11000多个岗位。

(四)就业方式多样,新兴岗位相继涌现。我们对招聘会现场100名求职者开展抽样调查,有过灵活就业、从事过共享经济或者尝试过新的就业方式的人数占比达到45%,流动就业、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方式不断涌现。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体力型岗位逐步机械化淘汰,工程师、技术员、程序设计员,网络运营推广产生了新岗位,薪金待遇相对较高,技术含量要求高。通过市场供求分析、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统计数据以及与企业座谈了解,我市春节后就业形势的大体为:节后就业形势依然保持总体稳定,企业裁员较少,员工流失率较低,部分企业用工需求大,企业开工或可开工在85%以上;全市供求总体平衡,“温暖回家路、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网络招聘”等系列活动开展顺利,无大起大落或冷热不均的现象,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对接平台线上、线下双道较畅通,极少部分企业招人难、一般劳动者就业难一定程度存在,就业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但不影响节后市场就业总导向和就业局势稳定的总格局。

二、节后企业复工用工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社会综合保障提高,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调查显示,2019年虽然保持运行平稳,但企业用工成本同比增幅在10-15%左右,为稳定用工队伍,企业大多靠提升工资和福利待遇手段,预计节后用工成本在2018年基础上要提高3-10%左右。

(二)企业用工需求同比下降。我市部分企业受行业经济下行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产品输出并不十分明朗,技能型招聘用工较往年相对谨慎,需求规模普遍缩减;个别企业经营状况还没有完全回暖,致使开工不足,用工不减不增或者只减不增。据统计,招工企业招收50人以下的占总数的40%,招收100人左右的占36%,招收200人左右的仅占24%2019年,全市103家检测样本企业月末实有监测岗位数呈现逐月递减趋势,分别由20181月份34223个递减到20191月份的32155个,累计减少2068个,降幅趋于平缓,反映出存在新增岗位开发不足、零星减员现象。

(三)一线技能人才需求增量。因地域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我市留在本地务工人员大多技术比较单一,很难适应产业转型后新兴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导致一线技能人才比较短缺。尤其在汽车制造行业、电气焊工、纺织服装行业的熟练缝纫工等岗位技能人员比较短缺。361°鞋服进驻大竹县产业园后,通过多次招聘活动,用工缺口仍然较大,125市政府召集宣传、人社、就业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大竹361°鞋服产业园招工事宜,并纳入督查范围,以此解决用工难问题。

(四)招聘求职人员年龄偏大。从节前9场招聘会情况看,求职人员年龄结构50岁以上约占21%35岁至49岁约占55%35岁以下的约占24%。调查显示,留在本地的年轻人或高校毕业生大多选择创业之路,相比往年年轻求职者略有减少。同时,由于部分企业转型升级,部分无技能员工面临淘汰,部分年龄偏大求职者由于待遇和岗位的调整不相适应,存有跳槽想法。

(五)新兴行业岗位人才紧缺。随着转型升级加快,部分企业急需专家型人才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和实验试制。如玖源化工、新达泵阀、兆纪光电、南国印染、宣汉正原微玻纤等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大了“筑巢引智”力度,正在着手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毕业生“联姻”,减少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时间和资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软实力,提高劳动效率。

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本地企业薪酬偏低,吸趋力不强。当前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的福利待遇要求越来越高,除物质需求外,人文关怀和企业环境需求方面也逐渐增多,我市企业大部分用工环境不优、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待遇不高,导致本地技能人才和新生代农民工外流。

(二)长期形成固有观念,导致招工难。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步子快,经济发展起步早,在我市农村劳动力中形成了“下海“的就业观念和规律,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在沿海一带通过多年找拼,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交际圈,收入较高,发展空间较大,形成了“亲带亲、老带新”的就业圈,短时间内,他们难以改变就业观念和意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本地企业招工难。

(三)农民工就业技能差,稳定性较低。我市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普遍技能较为粗犷,大多从事建筑、搬运、短工等体力劳动,特别是“5060后”就业困难人员,大多受专业技能不足、年龄较大等因素影响,难以适应本地企业市场化需求。

四、几点建议

(一)强制企业改善用工环境。要通过中央调控、各地政府主导、监管部门监控、用工对象选择,强力引导企业建立“关心·关怀·关爱”为核心的企业用工模式,提高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完善员工食宿、交通、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好子女入托入学、看病就医、困难救济等切身利益问题,增强务工人员务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和支持电商、微商、配送物流、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为扩大就业总量、优化就业结构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挥就业机构服务功能。要下硬指标,通过省级以上部门宏观调控,分区域、分类别设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配套产业带链,发挥产业园聚集聚效和产业链就地就近消化就业作用,使人力资源和就业创业形成良好对接,保持供求平衡。各地就业服务机构要广泛搜集招聘信息,组织镇街(园区)和用工企业,分类型、分区域、分时节组织现场招聘会、服务周、洽谈会,无缝对接用工务工供需,力求实现人力资源和产业发展均衡。同时,从国家和省级以上组织开展跨区域劳务对接、校企校地合作,建立驻外劳务机构,确保剩余劳动力合理就业。

(三)优化政策引导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愿望的,组织参加创业指导讲座,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平台,对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通过政府主导和本地有实力的企业,高起点建设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乡村种养殖专合社,建立学习、实习、见习基地,通过创业大赛、明星企业、致富能手等活动,带动和培养各个领域人才。要通过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示范村”和百千万引领工程,因地制宜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创业扶贫,打造就业精准扶贫品牌。

(四)构建高龄农民工保障体系。建议从国家顶层设计入手,各地区在政策范围内,针对第一代农民工、高龄返乡农民工,尤其超过60岁以上的高龄返乡农民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级分层纳入保障体系,提高补贴标准,增加高龄农民工的收入,提高他们的养老生活质量。同时,要在城镇和乡村构建适应不同群体的养老机构,确保高龄农民工安度晚年。

 (政策法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