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群星委员:
你在政协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17 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为推进非公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我们紧紧围绕深化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生态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法治保障、企业(职工)参与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非公企业的困难和具体问题,使非公有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市非公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民营经济呈现“56999”发展态势:贡献了55.22%的税收、63%的GDP、93.11%的就业、97.47%的经营主体、99.8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组数据便是达州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蓬勃发展的最好例证。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建引领,形成工作动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人社局联合10部门成立了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市委政法委、司法局等单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领导小组,主要统筹推进专项活动,凝聚起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实施党建引领。以“企业党建”为引领,联合组织、直工委、社工部等党委部门,在非公企业等创新打造“党建铸魂、治理赋能、劳企共赢”特色党建品牌,深化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引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市累计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3个,其中法人代表兼任党组织书记、指导员的100余名。三是落实惠企政策。大力实施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集中要约”“法律援助”等措施,确定“路线图”、绘出“时间表”,确保任务清晰、责任明确、措施实际,全力帮助企业合法经营与合理诉求解决。创新出台《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十三条措施》,统筹1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民企发展壮大,2024年以来,全市惠企政策兑付资金18.7亿元,惠及企业3万余家。
(二)注重宣传,维护合法权益。一是开展法律宣讲。市人社局、总工会、工商联等相关部门,采取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上门服务法律知识宣讲,提高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维权律师团10个,签约维权律师32人,开展选派公益律师维权服务团等群体前往企业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引导职工学法、知法和运用法律武器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制定《法律援助工作站两年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2年内提升不少于100个基层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含驻省外工作站)。上门服务美团、达运出行等315家企业,法律宣传活动122次,联动化解矛盾纠纷77件,现场咨询1425余人,发放《劳动合同法》、“保支条例解答”宣传资料2万余份。二是发挥桥梁作用。制定《市工商业联合会直属商(协)会管理办法》《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考核评估暂行办法》等,从党建引领、内部管理等6个方面28项指标,对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全方位考评。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达商大讲堂”等主题行动,通过法律微课堂、大讲堂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提高民营企业家法律意识,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动449家企业、37家商(协)会参与乡村建设,达成重点项目合作意向协议20余项。三是精心选树典型。开展劳动关系能力提升行动,提升企业和职工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能力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效能。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家文化,实施行业企业“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司机之家”“暖心之家”“共享之家”等阵地建设,让企业和职工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市评选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20人,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10个,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5个,建设党员之“家”“职工之家”等阵地144个。
(三)源头治理,健全多元化解机制。一是健全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劳动争议源头预防、基层化解,健全“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机制,指导建立企业、行业工会等基层协调组织160个。建立“工会、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人社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局”7方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多元化处理机制,劳动仲裁结案率94%。联合印发《运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实施细则》《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工会法院 N”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联动机制,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司法建议、检察监督、人民调解的作用,形成预防、援助、维护相衔接的一体化、全链条、闭环式的工作运行体系。二是健全治理欠薪联合处置机制。建立人社、住建、公安、工会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采取联合检查、办案、处置、督查等方式,全面核查欠薪线索,依法严打欠薪行为。开展夏冬季专项行动,纠正违规行为,立案调查欠薪案件1件、结案1件,追发工资11人、8.49万元。全市处理欠薪线索2850余条和“发点球”督办欠薪案件20件,办结率均为100%。
(四)助企纾困,做实服务保障。一是企业用工保障到位。开展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市、县两级创新设立人社服务专员,主动对接经信、发改、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用工需求,依托达州公共招聘网、达才网和农民工服务保障微信群等平台,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和重点企业专场招聘活动142场,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9万人。二是新职伤试点实施到位。扎实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1.2万名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纳入试点范围。建立“轻伤、致残、死亡”情形快处快赔、跟踪服务、挂牌督办分类处置机制,全年接案112件,跟踪率、完结率均达100%,案均3个工作日。全国首笔赔付订单在达州完成。三是环境优化服务到位。针对新就业群体求职难、维权难、休息难等问题诉求,充分整合“城市驿站”“户外工作者驿站”等资源,标准化建设“零工大本营”9个、“零工驿站”108个,为17万名零工群体提供求职充电、培训休息等多项服务,切实把温暖关爱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和心坎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开展主题行动。以“春风行动”“法律援助”“集中要约”等主题行动,创新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模式和治理方式,以企业职工协商协调等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劳动纠纷协商自主、权利义务协商自治、和谐关系协调自为的劳企共同体建设,构建以企业和职工为主体,以调解、协商、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劳动关系“内循环”运行机制和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基层组织协力支持保障的和谐劳动关系“外循环”运行机制,推动劳动纠纷不出“厂区、园区、社区”,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持续开展典型选树。联合市总工会、工商联等部门采取省、市、县共建的方式,形成“党政主导、三方运作、多方配合、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建设格局,持续争创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市委社工部、民政局将联合印发《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考核评估暂行办法》,从党建引领、内部管理等6个方面28项指标,对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全方位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全国“四好”商会重要依据。
(三)持续开展基础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持续以县(市、区)为基础,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试点,深化多方协调、共治共享的多元劳动关系工作机制建设,在全市全面推行劳动关系协调员联盟建设,创新搭建跨行业、跨部门交流与合作平台。持续加强工会基层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持续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2年内提升不少于100个基层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含驻省外工作站)。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人社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31日
(联系人:劳动关系和监察科,谭莉,0818-3322260、18111797868)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达州市总工会,达州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