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
现将张秦华等代表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临界贫困户落实民政等相关部门专项帮扶确保社会稳定的建议》(第191号建议)的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根据《关于做好省人社系统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川人社发〔2016〕26号)精神,结合我市扶贫专项工作实际情况,转发了省人社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九条措施》的通知(川人社发〔2016〕35号),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人社系统开展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达市人社办发〔2016〕254号),制定了《达州市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2016年工作计划》和《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脱贫行动抓点示范方案》。建立了扶贫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对贫困户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我市828个贫困村23.2万户63.66万贫困人口已全部建立了贫困人员实名制数据库,实行常态管理。
一、强化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一是开展部门联合培训。会同扶贫移民局、畜牧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种养殖业专家到贫困村开展培训下乡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提高种养殖技能。二是送温暖进村入户。各县(市、区)定点培训机构定期不定期走进村庄、走进田间地头,开展了送培训、送技能、送政策“三送”行动,把培训班办到群众院坝内、家门口,把技能送到群众手中,让群众在足不出门就能学到“致富经”,找到“致富路”,帮助贫困对象尽快脱贫。三是抓好 “一对一”技术培训模式。对贫困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结合贫困群众技能需求、培训意愿及乡(镇)、村产业发展特点,形成了“群众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一对一”技术培训模式。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2期,就业技能培训达17259人,其中9809人享受了培训补贴,发放培训补贴941万元,促进7843人实现就业。
二、活动丰富,掀起就业扶贫热潮
一是组织实施就业招聘活动。会同经信、扶贫移民、民政局、科技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43场,发放宣传资料30万份,推荐用工诚信企业2655户,提供就业岗位6503个,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4886人,企业吸纳各类劳动者就业13967人。二是组织实施政策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手册、主题日历等形式,创新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大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三是组织实施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活动。市、县两级就业服务机构选派工作人员深入街道(乡镇)和村(社区)开展走访普查,摸清劳动年龄段内贫困人口的就业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纳入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做到“发现一人、登记一人、培训一人、吸纳一人”,积极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三、多措并举,促进转移就业
一是建立转移就业“直通车”。各县(市、区)定点安排1名职介经纪人,通过《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精准扶贫”模块,掌握有意愿转移的贫困家庭劳动者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推荐和职业介绍,促进他们成功实现转移就业。二是促进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当地政府积极收集就近企业招工信息,筛选出适合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岗位,通过村组宣传栏、进村入户等形式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成功实现转移就业,提高转移就业率和稳定率。三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各地政府积极创新就业岗位,先后开发了“残疾专员”“网格员”、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到公益性岗位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2.8万人次,其中转移输出贫困家庭劳动力3.45万人次,并按规定享受了补贴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2100个,托底安置1902名贫困对象就业。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民工工作科,
姓名:王超先,联系电话:3322225、18982821289。
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12月30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